5月17日,全国杂交小麦学术研讨会在邓州市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和邓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此次研讨会是京邓协作的又一硕果,今年1月,全国首个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在邓州开工建设。邓州市是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有耕地244万亩,每年繁育良种5000万公斤,建立了良种繁育、良种推广、质量检测、仓储加工四大体系,具有辐射全国各主要麦区的潜力。
中国二系杂交小麦作为我国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由北京农林科学院研发,实践证实,杂交小麦在丰产、节水、抗旱、耐瘠薄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与常规小麦相比,可增产20%以上,节水30%-50%。此成果正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并得到了国家领导和有关部委及北京市的高度重视,在邓州建立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对加速推进我国杂交小麦种业发展和京邓农业科技全面深入合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国家杂交小麦项目(邓州)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包括120亩科研中心和种子加工检测中心,310亩基因资源圃和育种站,1万亩杂交小麦种子生产示范区。到2018年12月可初步建成,预计2020年可形成年生产与加工1500万公斤小麦杂交种的能力,可为小麦粮食生产提供约200万亩的优质种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赵春江,美国科学院院士邓兴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许为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小麦中心研究员赵昌平等全国2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60余名知名专家教授出席研讨会。科技部、农业农村工作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与思考》、《新一代杂交小麦育种技术》、《育种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对黄淮南片小麦育种攻关点的思考》、《我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思考》、《“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进展及管理思考》、《中国杂交小麦研究历程与展望》、《小麦DH技术及其在杂交小麦育种上的应用》、《杂交小麦产业化进展与展望》、《四川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简况》、《小分子RNA参与调控小麦花药败育的分子机理研究》、《小麦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蓝粒两系法杂交小麦系统构建与应用》、《小麦DNA指纹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五粮液升级建设酿酒专用粮基地,助力乡村振兴》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5月17日上午,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研发中心举行奠基仪式。科研中心是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的主体建筑内容,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包含种质资源利用与基因挖掘综合实验室、科研人员办公室及科普展示厅等内容,项目建成后将使我国杂交小麦基因资源挖掘和品种选育等领域的研发水平得到显著提升。